天生控制狂?
玲玲因社交造成的情緒困擾來見心理治療。 筆者甫認識玲玲,已感覺這位學生很特別。 筆者第一次和玲玲見面時,她便「教導」筆者有關人際社交的相處,更「鼓勵」筆者將這些建議以權威人士身份告訴跟她不和的同學,這樣便能提升整體學校同學的質素。
筆者對於這位年紀少少,具獨得見解的青少女感覺佩服且好奇。她不畏強權,膽敢於權威面前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見解,甚至有信心地教育專家有效的人際技巧,和她前來求助,想要提升社交效能這目標有些矛盾。
筆者順應她的思路,了解她曾否運用過自己的社交建議和成效,但玲玲沒置可否,只表明「照著她的建議來做」便是最好了。 又有好幾次,玲玲於心理治療面談時, 煞有介事地教導筆者,包括如何改善說話方式、跟年輕人交談的技巧等…⋯ 老實說,在筆者眼中,她的建議並不全是無效的,有些還很中肯。但令我最關注到的並不是這些,而是她那種令人透不過氣的控制。
筆者當然趁心理治療的觀察,引導玲玲正視自己強烈的支配他人的慾望:
「玲玲,你這麼聰明伶俐,又有這麼多點子,平常也喜歡給予別人意見的嗎?」
思路敏捷的玲玲自豪地回應:「是的,因為我要在芸芸眾多的人群中凸顯出來,自然需要一些與眾不同的立場和看法吧。 告訴你一個秘密,我家有三兄弟姐妹, 排中間的我常常都要爭取發言權的。你不作聲,沒有人知道你的好,反正,我知道自己的建議是有用而且幫助到人,也突顯我的與眾不同。 」
「就算別人沒有要求你的意見,你也有提供意見的意圖?」筆者想要引導她作進一步反思。
「從小到大,我感覺要站得住陣腳,就學會要先出聲,而且要給別人提供最有用的建議,這樣才有價值。 做到『每事管』,也必須『有個人意見』。人人也知道你的價值,才會尊敬你,成就你成為最好的領導者。」玲玲肯定地的回答。
香港心理學會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伍翠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