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欲背後的心理需要
已年屆的40歲的珊珊自白:「我畢竟已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,但我媽媽好像把我當作10歲似的,每事管。例如每當看到我為工作置裝,她都會苦口婆心的數算她養育我的付出。什麼『我辛苦儲錢把你養大,自己都沒有買過一件好衣服』⋯⋯又例如,我想和老公外出旅行過二人世界,媽媽總是暗示盼望我邀請她同行,可是當期待及落空了,媽媽又覺得我不重視她而躲在房間內哭,說些什麼 『你們玩得開心點吧。我無事,反正我一向都是自己一個人。』最終,讓我的婚姻也有負擔。」
珊珊繼續哭着說:「有時我想,我就是一個很差勁的女兒。我好像必須要要完全符合媽媽的要求,甚至要認同她所有感覺,要高度的配合才能令媽媽安心。有時她的所謂『付出』讓我感到很大壓力,甚至覺得愧疚到,必須要犧牲我和我先生的需要⋯⋯因此,我真的非常想要弄清我媽媽的心理鬱結!」
顯然地,珊珊的媽媽的確是想要借用養育之恩及對女兒的付出來控制珊珊「不要離開或忘記媽媽」,但操控的背後,其實是用來掩飾對孤單的恐懼。藉著隱晦的方式表達、盼望從女兒的回應中找到一些慰籍。很多時,珊媽媽根本不知道自己操控行為是出於潛意識的不安,她會意識上說服自己「當媽媽的,就是會長憂九十九,關心自己的女兒和付出所有!」然而,媽媽的不安和恐懼並沒有處理,反而轉變成控制,讓女兒感到既內疚又煩厭。
控制其實是想要掩飾內心不安的一種行徑,所以充滿控制慾的人,什麼都希望能掌控,藉此感到安全感和滿足被愛的渴望。
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伍翠艷小姐
(待續)